金黄的草场上,羊群如白色云朵般散落,与天空偶尔飘过的云朵遥相呼应,形成一幅冬日里美不胜收的画面。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依托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深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绒山羊养殖质量和效益,探索出了一条草原畜牧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统养共富”大牧场经营模式。
鄂托克旗地形以波状高原为主,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少数民族游牧、生息之地。多年来,该旗致力于打造阿尔巴斯绒山羊核心产区,并同步推进肉牛肉羊、生态土鸡等其他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目前,全旗牲畜存栏量达到229万头只,其中165万只为绒山羊,年原绒产量达1200吨。
过去,鄂托克旗的绒山羊多以牧民一家一户的方式养殖,这种方式虽然一年下来能带来近10万元的羊绒收入,但扣除各项成本后,纯收入并不多。因此,鄂托克旗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通过“统养共富”大牧场模式推动集约发展、共同富裕,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在这种模式下,农牧民将草场、水浇地、绒山羊、劳力、机械设备等折算成股份,入股大牧场。通过这种方式,农牧民除了可以拿到牲畜出栏、羊绒销售等分红外,还可以享受大牧场发展精深加工、社会化服务、品牌溢价、直播代销等方面产生利润的二次分红,实现小农牧户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最大化地增加农牧民收益。
阿尔巴斯苏木乌兰乌素嘎查牧云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合作社整合周边5户牧民的生产资源,建设绒山羊大牧场,以“放牧+舍饲”的方式形成示范牧场。这种集中养殖不仅大大提高了山羊的产绒量、产羔率和出栏率,还降低了饲料成本,增加了入股牧民的收入。
在鄂托克旗,草畜平衡是“统养共富”大牧场的基本原则。通过草场流转或入股经营,实现了草场集中经营、连片保护,同时探索了“轮舍饲养”模式,提升了舍饲化养殖水平,延长了舍饲养殖时间。通过科研合作,开展了草原数字化监测、天然饲草精准化营养分析、牧场智能化控制,形成了系统性的草原科学利用机制。
此外,鄂托克旗还出台了奖补政策,引导鼓励牧场淘汰产绒量低、品种杂的山羊,壮大阿尔巴斯绒山羊优质群体。同时,推动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形成了全旗牧场提供动物防疫、保健、快速诊疗的社会化服务格局。
如今,在示范引领及社会化服务推动下,鄂托克旗的草原正走上一条增绿、提质、增收的“统养共富”新路子。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核心群、超细型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种群正稳步壮大,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多个大牧场正在探索发展沉浸式草原旅游业,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知名度和产业链韧性。
鄂托克旗的成功经验,不仅为当地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