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4个多月,文化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终于带领团队完成了一次跨越219国道的非凡旅程,从广西东兴至新疆喀纳斯,总行程超过一万公里。我国大陆边疆的轮廓由三条国道勾勒出,其中219国道里程最长,跨越近30个纬度,垂直海拔落差超过6000米,沿线聚居着20多个民族,与13个国家接壤。这条国道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壮观走廊,更是人文景观的丰富展示,堪称世界级景观大道。
蒙曼,一位深受大众喜爱的大学教授,曾参与过多档文化节目,如《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和《典籍里的中国》等。她的内心始终有种强烈的渴望,那就是通过行走在路上,让更多人看见历史与传统文化在当下发生的新变化。在驾驶219国道的过程中,蒙曼几乎每天都会在社交媒体上更新一条短视频。截至目前,她已经发布了超过500条视频,收获了超过百万的点赞量和转发量。网友纷纷留言称,她拍摄的视频仿佛是一本太鲜活的历史教科书,每一帧都仿佛天地都是讲台,展现了流动的文化。
蒙曼在219国道追寻的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答案。在日常生活中,她看见了传统文化“新生”的可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景观建筑,更是我们当下具体的生活。无论大山深处,还是大街小巷,都可以看见生动的文化。摄影师用vivo拍摄的照片让蒙曼感叹“这些照片拍得多好”,这些照片提醒我们关注日常生活中被疏忽的传统文化。
成都,这座千年文化沉淀的城市,街头路边的茶馆就是四川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对茶馆文化的认同是刻在骨子里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陈锦就一直在观察茶馆,他的摄影专辑《四川茶铺》中,镜头对准了四川人的聊天、看报、读书、享受按摩以及掏耳朵。他说:“茶馆是成都人的公共空间和灵魂栖息所。通过茶馆,可以了解成都的文化,看见成都人的生活状态。”随着时代的变迁,茶馆也在发生变化,喝“盖碗儿”的茶客不乏衣着时尚的年轻人,他们认为这里有时代的气息。
新老茶客的传承为茶馆赋予了生机,传统文化也在接力和创新中焕发新的活力。蒙曼认为,文化只有活在日常生活中,与日常生活碰撞,才有向前发展的可能。年轻人擅长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让文化得以“新生”。
今年以来,“中式审美”、“新中式”等话题不断升温。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化成为治愈国人的精神家园。年轻人自觉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让传统文化在当下获得“新生”。
泉州第五代南音传承人郑明明是一名90后小学音乐老师,她与朋友合作组成新一代南音社团“点水南乐”。他们希望用新的编曲方式演绎南音,让更多人接受。他们带着乐器走上街头,在天后宫、德济南门遗址和府文庙,来到普通人身边,让传统音乐激活城市古建筑的活力,也为传统和现代搭起对话的桥梁。
移动影像时代的到来,让全民记录和传播成为可能。蒙曼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来形容传播手段的变革,所有人都可以变成文化的目击者、参与者和传播者,让文化在网络上实现二次生长。
摄影的每一帧都是时间的切片,每一瞬间都是永恒的定格。傅拥军曾经拍摄《西湖边的一棵树》,照片里有西湖边第十棵桃树的春夏秋冬、花开花落,还有来来往往的人。他认为摄影并不是拍眼前看到的东西,而是应该拍背后的文化。从拍一棵树到拍一座桥,他认为摄影应该追寻的是背后的文化,“拍断桥,不是说这座桥长得有多漂亮,而是里面有很多民间传说和典故。当你去追寻这些典故的时候,会发现我们不是来看一座桥,而是和过去的时空对话。”
影像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它能通过记录创造社会价值。vivo联合新华社“中国之美”发起“中国故事影像力”计划,从关注自然风光、人文风貌到定格鲜活多彩的中国故事,向大众呈现生活之美、时代之美。今年,这些来自“中国故事影像力”计划的作品,在不同时期、不同角度分别用镜头记录下这些人物与场景的瞬间,以影像之力见证了文化的“生长”。
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vivo始终坚持“人性化专业影像”的目标,鼓励更多人利用影像创作,通过影像去影响人、改变人、塑造人。正如vivo副总裁、影像副总裁于猛所说,企业的最终愿景,是让科技服务于人,让世界数字化并让数字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