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料了知识网

3种鱼已被列入“致癌名单”,吃多了会致癌,可信吗?告诉你答案

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相较于其他常见海洋鱼类,如鲱鱼、海鳟等,三文鱼体内的多氯联苯含量最高。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三文鱼是食肉鱼,而且其脂肪含量较高,这两个因素导致三文鱼体内多氯联苯水平上升。体重越重、体积越大的三文鱼,体内多氯联苯的水平也就越高。

实际上,在海鲜类食物里不仅仅只有三文鱼内的多氯联苯含量较高。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一项研究也发现,通过鱼肉摄入的多氯联苯是红肉的20倍。尤其是海水鱼,比淡水鱼更加危险。

多氯联苯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这类污染物极难分解,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在环境内降解。它会在生态环境内长期循环,很容易堆积在动植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类、动植物的健康都带来威胁。多项证据表明,多氯联苯会在动物身上诱发癌症、出生缺陷、脑部疾病、皮肤疾病,还会对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伤害。

当人体内多氯联苯的储存量达到0.5~2g时就会导致中毒,轻则出现皮肤出红疙瘩、手掌出汗;重则恶心呕吐、咳嗽不止、肌肉酸痛、肝功能异常,严重的还会致死。

看到这些内容后,很多人可能对吃鱼产生了疑虑,毕竟鱼肉类的营养价值对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而言。那么,老年人到底能不能吃鱼,吃鱼到底是好是坏呢?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在《欧洲临床营养学杂志》上发表过一项研究,该研究称每周食用鱼类,与死亡风险降低相关。研究人员对广州生物样本库内1.8万余名年龄>60岁的受试者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了受试者的基本健康信息、生活方式以及不同食物摄入量等信息。

通过分析发现,每周摄入4~6份或7~10份鱼类,都与死亡风险下降相关。其中,每周食用4~6份(每天约29g-43g)与死亡风险下降的相关性最为显著,与全因死亡风险下降15%、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下降23%相关。研究人员认为这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成分有关。虽然这部分海水鱼普遍较高,但如果不想吃海水鱼的话,淡水鱼中也有出类拔萃的选手。以DHA比较的话,淡水鱼可以选择鲈鱼、乌鱼、太阳鱼、鲮鱼、鲫鱼等,其中最推荐鲈鱼,DHA含量达到了22.73%,且鲈鱼没有小刺,吃起来较为方便。

虽然研究说明深海鱼类富集了些有毒物质,但我们也不用过分恐慌,平时可以多选择淡水鱼,只要适量食用,对身体就是有好处的。

同时,有三种鱼我们应该尽量少吃,否则可能会增加身体的患癌风险。

  1. 高温烤鱼:鱼类在经过高温烤制后,内里的营养成分会大量流失,且会产生丙烯酰胺、杂环胺等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对健康不利。
  2. 腌制鱼类:鱼类在腌制时需要添加大量的盐分,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亚硝酰胺类化合物,这类物质是明确的一类致癌物,长期在体内蓄积会增加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
  3. 生鱼片:生鱼片内很可能有寄生虫卵,一旦这些虫卵进入体内,会导致身体发生感染。发展到后期会导致肝硬化、腹水、胆囊炎等,甚至会诱发肝癌。

因此,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选择健康的食用方式,以确保我们的身体健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02775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lstqj.com/post/512.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