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漂身、漂尾和漂脚,各部分特性各异,因此浮漂在垂钓时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在选择浮漂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吃铅量,因为抛竿的可行性是选择浮漂的基础。实际上,漂身对浮漂的影响并不大。接下来要考虑的是漂尾的粗细,因为清晰度至关重要。虽然细尾浮漂更灵敏,但灵敏未必是好事,钝也不一定是坏事,都需建立在清晰可辨的基础上。
漂脚的材质、长短和粗细都有多种选择。从材质上看,主要是碳脚,也有竹脚和钢脚,但后两种现在较少见。漂尾的重量大小会影响浮漂的下沉速度和翻身速度。漂脚越重,下沉速度越快,翻身速度也会越快。因此,长漂脚的浮漂通常会有较快的翻身速度。若只从材质上考虑,钢脚浮漂的翻身速度最快,但这种浮漂现在较少见,因为“可替代性”很强,非常不实用。实际上,在漂脚上裹一些铅皮,就能很好地解决浮漂翻身速度的问题。
竹脚的翻身速度次之,注意竹脚比碳脚要重。竹脚浮漂在空心芦苇浮漂中比较常见,价格较低,吃铅较大,漂尾较粗,这种浮漂多用于传统野钓,尤其受年长钓友喜爱,因为看漂清晰。翻身速度快的浮漂,在浮钓小鱼时较为常用,因为小鱼抢食较快,浮漂入水快速站立能及早反映鱼的进食情况。否则鱼已进食,浮漂仍躺在水面,这样会错失很多鱼口。换句话说,在小鱼较多的地方底钓大鱼,也往往会使用翻身较快的浮漂,让钓组更快地到位,减少小鱼的抢食。
漂尾是灵敏度的来源,从浮漂自身的角度来看,漂尾越细灵敏度越高,漂尾越粗灵敏度越低。这背后的原理相对简单:不同粗细的漂尾,挂相同重量的饵料后,被压下的目数差别很大。也就是说,如果鱼的进食力度相同,细尾浮漂的动作幅度会明显更大。因此,冬季一般会使用细尾的浮漂,这样可以放大鱼口的效果。若想要过滤小鱼的杂口,粗尾浮漂或软尾浮漂更合适一些。尤其是软尾浮漂,自重更轻,在表现上更钝。
有些浮漂的漂尾有几目是加粗的,在调漂时有个要求,就是调钓过程加粗的漂尾不参与,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的灵敏度。其实从饵料压下目数上也可以分析出,比如双饵压下正常漂尾的6目,如果漂尾加粗可能只能压下2目甚至是更少,这样肯定会影响漂相的大小。浮漂自身也是有灵敏度的,通常吃铅小、漂尾细的浮漂自身的灵敏度较高,但相同的浮漂,采用不同的调漂方法,钓组的灵钝也会有所区别。钓组的灵钝,跟浮漂自身的灵钝有关,但浮漂的灵钝并不是衡量钓组灵钝的唯一标准。
在野钓时选择浮漂要注意,首先要能够抛得出去、看得清楚,这是根本。在此基础上,根据鱼情合理选择漂脚的长度和漂尾的长短粗细。希望上述内容能为您提供帮助,欢迎收藏和点赞,每天更新,谢谢各位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