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小红书官方发布了2024年度关键词——“抽象”。数据显示,2024年,小红书关于抽象的笔记超过1000万条,笔记阅读量是去年的7.2倍;社区内“搞抽象”的评论数量超过1.6亿条,是去年的102倍。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并引发了人们对“抽象”在小红书上的定义、影响以及背后逻辑的深入探讨。
什么是抽象?
抽象不再仅仅是毕加索等艺术家所特有的表现手法,它变得更加温和,更多由年轻人发起,成为互联网的一种状态。在小红书上,抽象可以是价值排序的颠倒,如“真的没必要为了面子硬买蜜雪冰城,要为了喝而买,而不是为了让朋友高看一眼才买。”;也可以是负面情绪的消解,如“人生的阴影太多了,真凉快。”;还可以是与平庸日常的对抗,如“找一个互扇搭子,要求硕士优先,能熟练使用英语,嫡子更佳,希望能很好完成互扇工作。”
抽象不仅仅局限于简单又反转的文本,它还可以是任何真实的事件、人物。今年年初,说唱歌手诺米因淘汰而创作的歌曲“谢帝谢帝,我要diss你”,成为成都迪士尼的源头。此外,因拥有众多头衔而被称为“1冰=12人”的大冰,其“冰学”也通过抽象的玩梗,轻松穿越网红周期,羡煞同行。
谁靠着抽象在小红书挣到了钱?
抽象不仅是打闹,它还能挣钱。李诞和姜思达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李诞通过解答读者情感来信的方式,为观众做“心灵马杀鸡”,间隙穿插产品卖货,实现了从情感价值到商品价值的转换。姜思达则是通过户外带货主播的身份,用其独特且真实的风格,在小红书上吸引了大量粉丝,并实现了从流量到销售额的转变。
为什么小红书需要抽象?
抽象文化作为一种有原创性的亚文化精神,其诞生与集合需要更活跃、自由的社区环境。小红书对流量的分配方式,鼓励了差异化内容的生产,使得独特且深入、其他人很少涉及或做得不好的领域,更容易获得平台流量扶持。同时,小红书也需要“抽象”这样的新文化现象来刺激社区的活跃度,提升用户粘性和DAU(日活跃用户数量)。
抽象为社区提供了趣味,在某种程度上也淡化了买手的交易性。小红书期待通过抽象,找到更多元化的内容创作和社区互动方式,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然而,正如抽象本身一样,其究竟是一股转瞬即逝的亚文化潮流,还是有价值的留存,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图片来源: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