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到来,羽绒服、羽绒被等羽绒制品在市场上的需求急剧上升,然而,一些不良商家却利用这个机会,将“假羽绒制品”推向市场,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损失。
直播间里的羽绒被,背后藏有“真相”
在各大直播平台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主播们对羽绒被进行天花乱坠的推销,但背后却隐藏着让人震惊的真相。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这些直播间里展示的羽绒被样品与真正卖给消费者的产品,往往并非同一款。
据直播博主透露,他们采用“丝”来替代“绒”,这样做不仅外观上难以辨别,手感也几乎一样,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博主自豪地表示,他们售卖的被子只有一格是真正的羽绒,其余部分都是“丝”。这种明目张胆的欺骗,无疑是在挑战消费者的智慧。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羽绒被的检验检测报告和羽绒充气标,竟然也是批量采购的,一套成本仅需1至2元。这种明目张胆的欺诈行为,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严重侵犯。
深入调查揭露羽绒被生产厂商的秘密
为了了解这些羽绒被的真实情况,记者实地走访了江苏南通的羽绒被生产厂商,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用“飞丝”冒充“羽绒”已经成为当地市场的“公开秘密”。
据生产人员透露,他们生产的羽绒被填充的是“飞丝”,而非真正的羽绒。所谓的“飞丝”,是指在羽绒加工过程中从羽毛上脱落下来的单根短丝。这种填充物与羽绒非常相似,使得消费者在外观上难以分辨。
不仅如此,记者还走访了南通的家纺市场,发现将“飞丝”添加到羽绒制品里,甚至用“飞丝”代替羽绒,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这些伪劣羽绒制品无法通过检测,但商家为了利润,依然选择违规售卖。
据商家透露,这些不达标的假羽绒被除了被消费者买回家中,还会流向酒店、民宿等场所。这无疑是对消费者和商家自身的双重伤害。
连儿童羽绒服也遭“毒手”
令人震惊的是,不仅是成人羽绒被,连儿童羽绒服也未能幸免。在江西九江,记者发现多家羽绒服装企业的产品含绒量极低,甚至使用“飞丝”作为填充物。
国家标准《羽绒服装》(GB/T 14272-2021)规定:
然而,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里的这些羽绒服装企业,不仅使用“飞丝”作为填充物,还有所谓的“吊包绒”、“手感绒”。与合格的“绒子”相比,不达标的填充物显然在保暖性能上大打折扣。
商家甚至告诉记者,他们这里用的检测报告、吊牌、水洗标、羽绒充气标等都是在辅料店买的“通版”,谁都可以用。
辅料店的工作人员甚至主动给客户提供极具欺骗性的“建议”,让这些伪劣的羽绒服在外观及相关标识上能够尽可能地以假乱真。
据商家透露,这种冒充羽绒的辅料很受欢迎,今年销售量高达20万套。这种对消费者权益的极度漠视,无疑是对社会的极大伤害。
记者又来到江西九江一家名为胖瓜童装工厂店的儿童羽绒服装企业,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他们既生产合格羽绒服,也生产不合格羽绒服,他们会把合格羽绒服的检测报告用在不合格的产品上。
这些商家为了规避监管,甚至选择“分仓”发货,监管严的地方就发好货,监管不严的地方就发“充丝”的。这种对法律的公然挑衅,无疑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严重侵犯。
生产环节的“黑幕”
在江西九江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里,记者找到了一家名为河北羽兴羽绒公司的企业。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他们生产的假羽绒服填充物“飞丝”的种类多,价格相差也大,单价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另外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成本来调配各种填充物的比例。这种对成本的极致压缩,无疑是对产品质量的极度漠视。
为了躲避监管、逃避责任,相关公司会装傻充愣,对客户采买“飞丝”的目的心知肚明,却要假装不知道客户的用途。这种对法律的公然挑衅,无疑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严重侵犯。
记者还发现了更加惊人的内幕,江西越之翎羽绒有限公司为了最大程度地控制成本,全然不顾产品质量与消费者健康,竟然采用将棉、丝和绒相互混合的方式,只为增加羽绒制品填充物的蓬松度,从而在外观上迷惑消费者。而这种填充物的成本每斤只要7元。
记者目睹了工人们生产这种售价仅7元一斤的填充物。现场的工人们都头戴专业面具,据他们强调,这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粉尘过多,必须防止粉尘吸入体内。
从原料生产端以次充好,到线上线下销售端知假售假,这些假冒伪劣的羽绒制品,就这样被公然销售。这些行为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极度漠视,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严重侵犯。
因此,提醒相关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实现产业全链条的监管,对这类利欲熏心、肆意妄为的商家予以打击整治。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