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比亚迪小漠工业园,一场盛大的庆典在这里举行。随着比亚迪第1000万辆新能源车从这里下线,这家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迎来了它的三十周年生日。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不仅标志着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卓越成就,更象征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全球领先地位的重要一步。
发布会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深情回顾了比亚迪30年的创业历程。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一名工程师,到深圳一家电池公司总经理,再到带领20人的团队在小厂房里创业,王传福凭借“敢想、敢干、敢坚持”的工程师精神,将比亚迪发展成如今拥有近百万名员工的世界级企业。
从传统制造到新能源巨头,一路创新
王传福的创业历程中,有几个关键时刻值得铭记。1994年,他判断电池未来的需求将非常巨大,于是带着一支非常小的团队开始了创业历程。面对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困境,比亚迪创造性地采用了夹具代替流水线的方式来制造电池。当时,日本公司几乎垄断了全球电池市场,且禁止出口充电电池技术和设备。但比亚迪买不到昂贵的自动化生产线,于是王传福决定自己动手制造生产设备。
他将机械化生产流水线进行拆分,凡是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一律变成手工操作,其余部分则由机器来完成。为了保证人工的操作可以像机器手一样精准,王传福专门设计了许多夹具,成本只需几元钱。这些夹具在电池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得比亚迪能够以极低的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电池。这种创新的生产方式不仅为比亚迪赢得了成本优势,也使其在全球电池市场中脱颖而出。
跨界造车,不畏挑战
在比亚迪成长为电子消费品电池巨头的10年过程中,王传福也在同步探索新能源汽车领域。1996年,他受邀参加广东省政府电动车协调小组后,比亚迪在97年就把镍氢电池装上了车,02年更是已经装上了锂离子电池。在2003年,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正式踏入汽车制造领域。
对于比亚迪来说,造车之路并不平坦。面对来自成熟品牌的竞争和尚未健全的燃油车供应链,比亚迪选择了潜心学习外国先进产品,并通过拆解市场大卖的车型,摸透了原理,最终造出了第一款真正意义上主流车型——比亚迪F3。F3的成功为比亚迪提供了宝贵的造车经验,并在那个合资车霸占市场的时期,让中国人开上了中国车。
绿色梦想,引领未来
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比亚迪更是坚定地走上了绿色发展的道路。王传福在2008年提出了“三大绿色梦想”,致力于构建从能源的获取、存储到应用的完整绿色链路。比亚迪不仅开发了首款PHEV车型F3DM,更在储能领域多点布局,建立了太阳能光伏站和磷酸铁锂储能电站等设施。
尽管在发展过程中,比亚迪也遭遇了市场低迷和利润下滑的困境,但王传福始终坚守着对新能源的信念,坚持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他坚信,只有坚持走绿色、节能、环保的道路,才是汽车行业的未来。
智能化发展,赢得未来
如今,比亚迪已经成功实现了从手机电池到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转变,从比亚迪F3到仰望U8,从20人到近百万人,比亚迪用了27年沉淀,用3年时间腾飞。面对未来,比亚迪宣布将投资1000亿元用于发展AI和汽车相结合的智能化技术,实现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
王传福表示,比亚迪的“敢”底气是技术,技术的背后是工程师文化。他坚信,工程师的步伐将永不停歇,比亚迪将继续走在技术创新的前沿,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此刻,比亚迪的第1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里程碑,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的重要标志。在一段段失败或成功经历的历练中,比亚迪已经成为了中国汽车站在世界舞台之巅的重要贡献者之一。面向未来,比亚迪将继续坚守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的理念,赢得未来的技术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