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发生工伤,用人单位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职工得到及时救治,并随后向工伤保险行政部门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只有经过工伤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后,相关工伤关系才从法律上得到承认,职工在治疗期间可享受到工伤保险待遇,包括零起付线和100%的工伤报销比例。
治疗结束后,劳动者需向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部门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此部门将根据受伤情况和劳动能力影响程度,对职工丧失劳动能力的级别进行认定,通常分为1至10级,其中10级是最轻微的伤残。工伤鉴定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若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则由用人单位承担。
工伤赔偿的计算方式如下:
在治疗期间,用人单位需按照医院和劳动能力鉴定部门规定的医疗期发放停工留薪期待遇,确保职工的工资待遇不变。伤残等级确定后,工伤保险基金会根据伤残等级一次性给付一定月数的工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例如,十级工伤的补助金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这里的“本人工资”是基于工伤职工因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的平均缴费工资计算的。如果用人单位缴纳了工伤保险,相应的伤残一次性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若用人单位未缴纳,则由用人单位自行承担。
若职工的平均缴费工资为5000元,其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仅为3.5万元。这可能让人感到意外,但这是实际情况。若用人单位在工伤医疗期三个月内未发放工资,且职工的平均每月工资为5000元,那么用人单位应支付1.5万元的停工留薪期工资待遇。
但是,若用人单位与职工因某种原因解除劳动关系,还有两种待遇需要发放:工伤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和工伤一次性就业补助金。这些补助金的发放取决于用人单位和职工是否解除劳动合同,并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分别承担。
具体的补助金标准因地区而异。有些地区采用定额制,而有些则与社会平均工资挂钩。以山东省为例,目前工伤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为4个月的社会平均工资,而工伤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为8个月的社会平均工资,两者合计约为65,000元。
所以,所有工伤待遇加起来,通常不会超过10万元。但实际上,除了工伤赔偿,还可能存在民事赔偿。
如果工伤事故是由第三者伤害导致的,劳动者有权在享受工伤待遇的同时,向第三者要求民事赔偿。劳动者获得的工伤赔偿不影响其要求民事赔偿的权利。但由于有停工留薪期待遇,所以无法再要求误工费。医疗费用应由第三者承担,当第三者赔付后,应转给工伤保险基金,与个人关系不大。
最终的民事赔偿通常根据伤残程度索要一定的赔偿金。伤残赔偿金的计算方式为: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乘以二十年,再乘以伤残系数。
例如,2018年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9251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4617元。对于10级伤残,城镇户口的伤残赔偿金为7.85万元,农村户口为2.92万元。但具体标准的判断还受到一些细则的影响,如多处10级伤残,每多处增加2%的比例,但最高不能超过10%。
因此,通过法律程序,无论是工伤赔偿还是民事赔偿,十级伤残的赔偿总额一般不会超过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