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的头等大事,它既是万家灯火的保障,又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作为浙江经济的领军区域,余杭如何在这张关乎民生的就业答卷上写下满意的答案呢?近日,记者走进了杭州市余杭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国家级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余杭园区以及“鸬鸟味·道不完”共富工坊,一探究竟。
一个服务中心,用心用情留住小哥
清晨九时许,一位“90后”外卖小哥舒志成来到余杭区仓前街道,在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领取了一份免费的“爱心早餐”。
“这里每天准备15份免费早餐,给来不及吃早饭的小哥。”舒志成一边吃着手中的包子和牛奶,一边说道:“其实我们最大的需求,就是空余时间有个休息的地方,充个电换个电,这里都可以满足。二楼还有按摩休息区,平时还可以看看书,来参加活动。”
这个服务中心毗邻EFC欧美金融城,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密集。约500平方米的空间,一楼提供政务服务、电瓶替换、宣传展示等功能,二层提供支部活动、阅读培训、休闲娱乐等功能。
不久前,舒志成还在这里领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张毕业证”,他说:“学习了半年多拿到的,我们15个人一起毕业。”今年3月,仓前街道组织开展了成人“双证制”学历提升教育工作。“双证”是指一张学历证书(成人职业高中毕业证)和一本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其中,学历毕业证书由杭州市教育局验证颁发,国家承认学历。
目前,余杭正持续完善“1+17+n”服务矩阵,与企业商户联合打造“小哥友好”商家联盟,形成“小哥服务地图”,提供休憩场所、用餐折扣等服务;推出“小哥能量站”、“小哥食堂”、“小哥公寓”、“小哥信贷”4大暖心项目;持续发挥工会力量,建好“小哥学院”,覆盖学历提升、急救培训、直播培训等内容。
一个产业园区,借势乘势聚集人才
轻触屏幕,翻阅招聘信息,人脸识别,简历投递成功!“下了高铁就能找工作”,在杭州早已成为现实。
以杭州西站枢纽为主阵地,依托区域数字经济产业高地优势,余杭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了一个以人才枢纽为标识、以数智为特色的人力资源数智服务新高地。
适逢打造国际化人才特区、构建“两廊一轴,一核三片”空间发展格局和建设杭州未来城市新中心等机遇,去年9月开园以来,余杭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快推进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级,充分发挥服务带动效应,提供高品质人才服务,今年已正式晋升为国家级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
“这里不仅仅面向杭州西站,更是以‘长三角人才之家’的定位,以开放互动的姿态,吸纳和输出高层次人才。这是一个人才交流、信息来往、资源互通的聚集地。”园区负责人张磊介绍,依靠交通、区位和政策优等势,园区将进一步为完善产业园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建设,以用户思维提供高品质人才服务,持续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擦亮“永不落幕的人才枢纽”品牌。
一个共富工坊,助农助产振兴乡村
走进余杭区鸬鸟镇前庄村,“鸬鸟味·道不完”共富工坊里,蜜梨的清香弥漫开来。工人们低头忙碌着熬浆、包装、称量;直播间里的主播,面对手机,悠然地介绍着蜜梨产品。
“原先5000元一年租金的闲置厂房,如今成为了千万级营收的‘共富基地’。”鸬鸟镇前庄村党总支书记赵敏杰介绍,该工坊由鸬鸟镇党委牵头,依托区级国有企业及鸬鸟六村联合打造的强村公司成立。在引入中华老字号企业后,工坊陆续研制了径山茶梨膏糖、小吊梨汤、枇杷蜜梨直饮粉等多款蜜梨深加工产品,让鸬鸟蜜梨品牌效益进一步放大。实现营收1000余万元,同时惠及周边300多名农户增收。
蜜梨产品增加,蜜梨产业聚集,让工坊的就业创业模式变得具有代表性。三年前,村民吴颖选择从城里回到村里上班,“每天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内心更安稳平静了,也看到了镇里发展正在变好。”工坊还建立农村职业经理人、优秀农创客等专家师资队伍,开设直播等培训课程,带动蜜梨及衍生产品、民宿客房、梨花漂流等电商销售320余万元。
近年来,共富工坊利用农业、旅游业等资源优势,举办寻蜜季、山花季等特色活动,打造蜜梨乐园、未来乡村示范带等研学阵地,推出4条特色文旅游线,累计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万家灯火通明,经济大势向好。今年,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迎来三周年。
近三年来,余杭区“三大差距”持续缩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7760元增长至75245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8705元增长至55223元,城乡收入倍差从1.58下降到1.53。
下一步,余杭将继续坚持“小切口、大牵引”,推进共富试点建设,总结提炼典型经验,让共同富裕可感可及。